六百年前,明朝万历年间,先祖白马将军王元亨受朝廷委任自陕西固原花崖子迁徙到靖远大庙守关戎边,因大庙乡地处山峦沟壑和黄河之滨,土地资源有限,产粮不足养民饱兵,于是将军带人四处巡查垦荒造田,初到马尾(亦读yǐ)沟时,马尾沟一片荒芜,到处长满马尾草(马尾沟之名因此得来),黑水泉自马尾村南头东山脚下喷涌而出,从南向北,纵穿马尾村,绵绵不绝,奔流不息,太阳照射下,像一条泛光的丝带,绵长而温润。于是先祖安排子孙在这里开山筑坝,垦荒耕种,繁衍生息,当时堪称地主,若有哪家与之结亲,便会赠与土地供其耕种居留,所以马尾沟村民之间或亲或疏,互相都有亲戚关系。
展开剩余78%传说黑水泉源头是一口直通东海的海眼,横贯千里,浸渗而来。泉水清澈透底而本非黑色,之所以叫黑水泉,是因为泉水蕴含丰富矿物质,经水流长年沁润,其底之石头皆呈黑色,乍一看似乎水也是黑色的,故名黑水泉。
起初,黑水水流很大,宛若小河,马尾沟因为中间河沟两侧徬山而且每逢暴雨都要引发山洪,因此有效耕地水田面积并不大,水资源也根本用不完。王元亨将军因在兰州治水以身殉职后,后代逐渐转型从商,购置驼队沿丝绸之路奔走甘肃-宁夏-陕西-山西-内蒙做起了生意,据家族历代口授相传记载,先祖经营之驼队之庞大,走在队伍前面的骆驼已经从马尾沟返程渡河走出大庙,后面骆驼还在陆续渡河而来。清同治年间,陕甘宁回民起义,大量屠杀汉民,我们这一脉祖宗因和回民有生意往来,幸免遇难,但回民为了杜绝汉民繁衍发展,撤离之前用羊毛毡堵住了泉眼,现在的黑水泉仅存的一泓细流,是从缝隙里渗出来的。
马尾沟栽种香水梨树(据说是波斯商人路过时遗落的梨种生根发芽繁殖而来,最早香水梨树的已有三百多年之久)、冬梨(存到冬天才好吃)、苹果梨、早酥梨、还有近期引进的南果梨、苹果树(很多品种)、枣树、桃树、杏树、李子、葡萄树、草莓、等经济树木,有杨树、柳树、桑树、榆树、槐树、椿树等风景树,有枸杞、沙棘等野生灌木,现在还逐渐栽种柏树等常青树。粮食作物有小麦、谷子(碾皮脱壳后成小米)、糜子(别名黍,碾皮脱壳后成黄米)、蚕豆(当地称大豆)、毛豆(当地称黄豆)、扁豆(当地用来做灰豆饭)、荞麦、高粱、玉米、油菜、麻子(果实榨油、杆子剥皮搓成绳子纳鞋、杆子易燃可以引火生火)、胡麻、油葵,还宜种西瓜、哈密瓜、白兰瓜、郁金香、羊角蜜等甜瓜。养殖马、牛、驴、骆驼、羊、猪等牲畜。
我上学的那个时期,马尾沟交通条件很差,发过洪水的河滩,村里仅有的班车沿着相对平坦的地段缓慢觅路行走,压出车辙后后面的车都跟着走,走的车多了就压成了路,然后过往的车辆就渐渐多了,坐在车上车速稍微快上一点就会有过山车的感觉,如果是刚吃完饭,差不多能全给颠出来。我们一群去乡里上初中的孩子每个星期日扛着一个礼拜的干粮行走在卵石之间,嬉戏打闹,不知不觉就到了学校。虽然道路崎岖,但是马尾沟风景秀丽瓜果满员,当时初中一位外地的老师形容我们马尾沟是现代版的世外桃源。
黄河提灌工程落成之前,马尾村、大庙村经常为灌溉用水发生争执、械斗,甚至打官司。现在提灌工程修成了、也修筑了混凝土道路沿黑水泉溪水贯穿南北。但是因为种地成本太高甚至入不敷出,几乎没人种地了,青壮年劳力大都外流务工,村里滞留诸多空巢老人坚守故土,而黑水泉则成为了一种自然景观,一种历史印证、一种文化符号,细细述说马尾沟的六百多年的风雨沧桑。
本文马尾沟照片由黄河文化专题摄影家王生晖提供,黑水泉视频由靖远县教育局王复硕提供
发布于:江苏省牛达人配资-配资论坛app下载-配资安全炒股配资门户-吉林炒股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